碳市场如何金融化?巴曙松等专家学者给出建议
2023年10月19日 11:40
来源: 大河财立方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10月17日,中国碳金融高峰论坛在武汉举办,本次论坛以“金融赋能‘双碳’战略”为主题,来自全国生态环境、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碳市场金融制度创新等热点问题,为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贡献金融智慧。

  努力打造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文彤表示,近年来,湖北碳市场发展先行先试、成效显著,国家级平台中碳登稳定运行,区域碳市场交易规模保持全国领先;金融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积极开展各类碳金融创新,“双碳生态圈”持续发展壮大。

  张文彤介绍,下一步,湖北将持续强化、充分发挥全国碳市场核心资源富集的优势,努力打造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和全国碳金融中心;期待更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湖北“双碳”工作,在碳市场、碳金融体系建设方面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质效,实现共赢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匡小红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国家战略,下一步可围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相关产业转型标准,推进行业信息披露,建立健全行业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完善激励约束,丰富金融产品体系,加大金融支持相关行业低碳转型力度,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专家学者共话中国碳市场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详细分析了如何以金融化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中国碳市场发展。

  巴曙松认为,与欧盟碳市场相比,全国碳市场的市场化空间非常大,通过推动市场化发展、建立金融化的框架等手段,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参与碳市场建设,并能够更大范围地形成激励,形成风险和收益精细化的匹配。

  巴曙松表示,在行业扩容和CCER(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启的趋势下,中国碳市场需要更多类型的市场参与者提高流动性,支持多样化的市场主体入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香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联系人,愿意在推动中国碳市场和海外市场之间的标准、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互联互通方面贡献更大力量。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提出,中碳登犹如“聚绿盆”,不仅能推动武汉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更能促进绿色低碳类的项目、技术、人才、资金流向武汉。武汉要抓住环保红利期,像光谷带动武汉创新发展一样,打造武汉的“绿谷”。

  齐绍洲提议,湖北应实施“一体两翼和六大联动战略”,即在充分发挥碳市场的核心推动作用上,促进碳金融服务业和绿色低碳实业联动发展,同时加强全国和区域碳市场、新兴和传统产业、涉碳数据和算力、省部产业政策、绿谷和光谷、政产学研金服用的联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从经济学角度,指出碳金融能够为碳市场提供交易、融资、资产管理等工具,对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遥建议,一是要促进碳交易市场化进程,积极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二是加快碳普惠体系建设,利用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三是探索碳金融和ESG的组合投资;四是全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推动碳金融稳步发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则以国内外多个碳市场价格为例,提出通过制定合理的碳价,促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张昕强调,合理的碳价格机制可更好地引导资本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同时推动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碳定价领域的地位。为此,碳市场不仅需完善制度体系,还要与电力和能源市场协同配合,实现价格传导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控,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持续推动碳金融创新

  专题报告环节,武昌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范礼奎就武昌区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工作情况作专题报告。

  范礼奎表示,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脉,绿色是产业转型的未来。近两年,武昌区建设碳金融集聚区取得初步成效,获批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围绕中碳登打造全国首栋碳金融标杆楼宇,推动建设华中首个碳普惠平台。未来,武昌区将持续推动碳金融创新,加快全国碳金融集聚区建设,全力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论坛还设置了两场圆桌会议。在“金融助力碳市场建设”圆桌会议上,来自香港绿色发展研究院碳金融中心(筹)、北京绿色金融研究院、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债登、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的专家,以金融助力碳市场建设为主题展开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要高度重视金融机构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国家经济转型中的引导作用,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同实现。

  在“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圆桌会议上,武昌区地方金融局、华能碳资产公司、龙源(北京)碳资产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公司、大唐碳资产公司、中国华电集团碳资产公司的专家,围绕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展开讨论。各位代表提出,要从开展碳排放数据管理、推进碳资产管理价值化、提升低碳技术及数智化水平等几个方面,着手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水平。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碳市场如何金融化?巴曙松等专家学者给出建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